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水上驛站
大鵬灣水上育樂股份有限公司於103年起承租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位於小潟湖區的多功能服務區,並命名為大鵬灣水上驛站,作為許多朋友造訪大鵬灣的第一站,水上驛站提供多項親子設施,讓所有到訪者可以來此同歡共樂。
兒童賽車樂園
兒童賽車樂園位於水上驛站的1樓,提供十幾款不同樣式的兒童超級跑車,配合獨特的賽道設計與佈置,不只讓每個小朋友能一嘗駕馭超跑的樂趣,也能讓家長藉由道路標語與孩童進行互動,達到交通教育的效果。
賽格威-新型的交通工具,兩輪的平衡車、特設的挑戰場域,大鵬灣水上驛站讓您體驗前所未有的新奇駕馭感受。
水上趣玩-非動力
大鵬灣水上驛站引進龍船造型的腳踏船,一次最多可乘坐4位大人2位小孩,歷久不衰的天鵝船最多可乘坐2位大人1位小孩;不論是要全家同樂或是共度兩人世界,都歡迎來此乘船與紅樹林、招潮蟹進行最近距離的觀察與接觸;若您有一顆親水的心,也歡迎來這裡體驗獨木舟與立式划槳(SUP),在這平靜不易翻動的小潟湖裡,是最適合初學者練習的開放性水域場地。
水上趣玩-動力
大鵬灣水上驛站提供碰碰船的遊憩項目,與傳統的碰碰船不同,加入了水槍的趣味元素,在水面上的水戰一觸即發,是不論大人小孩在炎炎夏日都不容避過的趣味水上激戰。
航海咖啡吧
座落在水上驛站B1的航海咖啡吧提供飲品及餐飲服務,舒適的賓士桌椅、平價的消費、輕鬆的各式小品、現撈上岸的烤鮮蚵,搭上鎮日徐徐的微風,在這碧湖波光的懷抱裡才能飽嘗慵懶悠閒的滋味,豈是在冷氣房裡能享受得到呢!
特產直送賣店
還在東港人生地不熟的巷弄中穿梭與摸索,試圖找尋停車位只為了買一包遠近馳名的東港特產嗎?貼心的大鵬灣水上驛站特別與多間東港知名在地商家合作,用與直營店一模一樣的價格提供給遠到的您,是不管路過大鵬灣或者沒時間在此長駐的朋友們的一大福音喔!
DIY課程
結合大鵬灣曾經的養蚵歷史,大鵬灣水上驛站提供蚵殼風鈴與蚵殼DIY兩種課程,讓您可以把大鵬灣的美及在這裡的一切回憶都化做實體,永久留念。
陸域導覽
大鵬灣擁有非常豐富的生態與軍史背景,如果只是走馬看花,一下子就錯過了美麗的種種景色,大鵬灣水上驛站提供陸域導覽服務,帶您騎乘單車遨遊需要預約的大鵬灣文史館、散落在大鵬營區的各個軍史遺跡,透過每段精彩的故事陳述,相信您對大鵬灣可以有另外一個不同層面的瞭解;整個導覽遊程還提供購物兌換卷,絕對是一趟有吃又有抓的豐富旅程。
水域導覽
1. 蚵農的體驗-大鵬灣曾經的養蚵史,靠著一片蚵棚架帶您領略這個篇章,透過蚵棚架的解說、體驗、採蚵、烤蚵的過程,相信每個人帶回去的不會僅是肥美的鮮蚵味,還能一嘗蚵農在此片蚵田所下的一番工夫。
2. 水上導覽-乘坐非動力的船體,水上導覽帶您認識濕地的構造、紅樹林的功能與招潮蟹的舞功;不僅僅是趣味,也是知識。
東港海鮮街
在臺灣有很多人只要一聽到「東港」,便自然而然聯想到好吃的黑鮪魚和櫻花蝦。沒錯!大名鼎鼎的黑鮪魚和櫻花蝦,正是令東港人十分驕傲的「東港三寶」其中的兩寶;還有另一寶是油魚子。「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這三樣寶,攻佔了每一間東港鎮餐廳的廚房,也成為遊客來到有「黑鮪魚故鄉」「櫻花蝦故鄉」之稱的東港鎮必點、必買、必吃的美食。
要吃東港好料理去哪兒吃?其實全東港鎮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海鮮店林立,但若要論用餐環境舒適、菜色新鮮豐富、餐廳聚集最多,又方便停車的地方,則非光復路莫屬,所以光復路又稱為東港海鮮街(海產街),遠近馳名,饕客們都像識途老馬一樣,知道來此大啖美食。
東港鎮光復路因為鄰近漁港之利,「尚青」的漁穫大概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新鮮直送各店,而且一日多市方便補貨,因此也有人說東港人的嘴最刁,海鮮若不夠鮮,料理若不夠好吃,東港人寧願不吃!基於同樣的精神,莫怪乎每間海鮮店的大廚師,總能將心比心,將最新鮮、最美味的好料理端上桌招待客人,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東港第一寶:黑鮪魚
各種鮪魚中以俗稱「黑甕串」「TORO」體型最壯碩、大如甕,體長可達300公分,體色上背黑(黑藍),英文稱Bluefin tuna,又稱藍鰭鮪,學名為「北太平洋黑鮪」。每年四至六月是最肥美的時候,會迴游至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域產卵。繁殖期間的魚肉營養成分最高。而且因為經過長時間游泳,此時肉質鮮美又有彈性。這也是為何東港鎮每年舉辦的「黑鮪魚季」都選在五月份開跑的原因。
其紡錘狀的流線體型,有助於水中加速前進,兩個前後排列的背鰭,以及兩側的胸鰭和腹鰭幫助黑鮪魚維持平衡與控制方向,尾鰭纖細而有力,真正有夠力!像個推進器一樣,迅速產生推力、加速往前以捕抓獵物。黑鮪魚是世界上游速最快的魚種之一。有多快?參考一下嘿:奧運金牌選手跑得夠快了吧!每一百公尺大概也要花9.7秒左右。陸地上行動最迅速的獵豹約需3.75秒,而我們奪冠的黑鮪魚小姐和先生,一百公尺只需短短2.5秒就到了!若是衝刺時,時速可飆高到160公里,因此贏得「海中保時捷」美譽。
黑鮪魚可說全身都是寶,市場販售價格也因部位不同有差異。最高級的是從腹部到鰓的部位、稱「大腹」「OTORO」、脂豐肉嫩,呈淡粉紅色,入口即化,也是最好吃、最貴的部位,通常做成生魚片。其次是中腹到尾部、稱「中腹」、油脂稍少,DHA含量亦高,屬中上等級。再其次則是魚背肉,油脂少,肉色豔紅含EPA。
黑鮪魚含有豐富的營養,對健康大有益處:
高蛋白、低脂、低熱量:蛋白質生物價高達90,能與胺基酸有效配合,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
蛋氨酸及胱氨酸:增強肝臟功能。
牛磺酸:可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降低血壓及血中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
DHA與EPA:含量為魚類之冠。多吃可防止血栓及心肌梗塞。
鐵與維他命B12:可預防及治療貧血。
核酸:可防止老化。
菸鹼酸與維生素B6:有助於兒童發育。
鉀:鉀能保持身體75%的水分,缺乏鉀將影響神經及肌肉的功能。
東港第二寶:櫻花蝦
櫻花蝦Sakura shrimp學名為「正櫻蝦」(Sergia lucens Hansen)。因身上滿佈紅色素及161個發光器,遠看如海底落「櫻」繽紛而得名。東港人稱『花殼仔』。
櫻花蝦屬大洋浮游性蝦類,為少數可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浮游生物之一。全世界產地僅三處有,即:日本駿河灣與其週邊海域、臺灣東港至枋山沿岸海域、菲律賓的巴丹島海域。這三個區域都有黑潮暖流經過附近。大都數人只知日本和臺灣產櫻花蝦,較少人知道菲律賓巴丹島也有生產,而且櫻花蝦的產值同樣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經濟條件。
東港捕撈櫻花蝦的季節是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五月,每艘捕蝦船均遵守總量管制與禁捕期規定,十多年來如一日,為永續經營海洋資源樹立典範。生生不息的櫻花蝦產業,每年帶來數億元產值,相關的食品加工、漁具、運輸等行業雨露均霑,為經濟發展與漁業資源復育之間開創出雙贏局面。
一般水產動物都擁有含水率高的特性,櫻花蝦也不例外。為方便保存而必須乾燥脫水。櫻花蝦含有豐富的鈣質、蝦紅素、幾丁質、甲殼素等成分,營養價值非常高,很適合做為發育中孩子、產婦、老人家的營養補給品,是最佳的健康食品。整隻蝦口感柔軟,可直接嚼碎,不論是熱炒拌飯拌其他美食或製成副食品當零嘴直接食用都適宜。
櫻花蝦加工方法:
日曬乾燥:製作過程較繁瑣,需要防止風大將櫻花蝦吹落或被鳥兒啄食,也會因氣候變化影響乾燥品質,保色度較差,乾燥後色澤為茶褐色。
熱風乾燥:製作過程較簡單,也不會受到外在因素或天候影響,乾燥效率高,保色度佳,乾燥後櫻花蝦色澤為橘紅色(如同生鮮時)。
東港第三寶:油魚子
油魚Oilfish是一種深海魚類,又稱「菱網帶鰆」或「薔薇帶鰆」。東港當地稱為「粗鱗仔」。油魚可做成餐廳生魚片材料,正因為油脂含量豐富,故稱油魚。白色的魚肉吃起來極為甜美,不過它的脂肪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是一種近似油蠟的質地,過量食用不宜。東港當地人取其卵仿照烏魚子的方式製作,醃成東港特有的烏魚子。市售真空包裝大都是烤製好的成品,因為是醃製品,各家鹹度不一。吃法與烏魚子相同,先將成品切薄片,搭配蒜苗及白蘿蔔入口,若喜歡清爽口味者可改搭蘋果片或水梨片食用,滋味鹹中略帶甘甜,香味及口感較烏魚子有過之無不及,令老饕唇齒留香,回味不已。
東港海鮮大街每家餐廳都有一道菜名稱叫做「那個魚」,「那個魚」究竟是哪個魚咧?
東港除了黑鮪魚出名外,還有「那個魚」也相當知名,當黑鮪魚已過產季時,「那個魚」卻正值新鮮產季,華僑市場不但買得到,而且還能當場鮮嚐。
「那個魚」牠的中文名叫做「小鰭鐮齒魚」,是狗母科的魚類,最大可以成長至七十公分、重約一台斤,而市場上所見到的,一般長度在二、三十公分間。身體前半部無鱗,尾部或側線上有少許魚鱗,鱗極薄,且容易脫落,一般人都以為牠們是無鱗的魚類,有點像小鰻魚!
「那個魚」為什麼會這麼美味呢?老饕推薦-煮湯、酥炸、還可以煮麵線或和速食麵一起煮。老饕超級推薦「酥炸」,把「那個魚」切成小段後,在熱滾的油鍋中酥炸,但是不能炸太久,這種烹調方式,吃起來可是「入口即化、齒頰生津」,保證吃過還會想再吃!
春天音樂祭
995年四月的春假,由2名外籍友人Jimmy和Wade發想,號召喜愛原創音樂表演的台灣樂團一起表演,在墾丁尋找到了場地之後,成為那年夏天的第一個「春天音樂祭」。表演者在台上盡情地嘶喊,樂迷則隨性地坐在地上、跟著音樂扭動起舞,所有人都融入於音樂中。「遠離壓力」、「慵懶」、「貼近自然」是春天吶喊最核心的元素。
此後年年舉辦,至今已超過15年,最初由私人籌畫,自2007年起則由公部門墾管處接手納入管理。表演場地也已經換過數個墾丁地區不同地點;參加的樂迷人數逐年增加,由最初數百人,攀升至今數千人。購票入場的費用更由200元漲到1500元,春吶期間湧入墾丁的遊客,於2007年曾經突破50萬人次,隨著大批人潮帶來的交通問題、垃圾問題、治安問題等,在在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誰也料想不到: 最初由少數人發起,純粹是為了好玩、放鬆、自然、藝術及實現原創音樂理念而辦的音樂季,如今已發展成超大規模的音樂盛會,數百個樂團輪番競秀下,墾丁春吶儼然已成為國內外樂團的年度朝聖地。原來呀!墾丁取之不竭的陽光、沙灘、碧海、藍天和綠地,加上音樂元素催化後,會變成最醉人的樂章,讓人不自覺將忙碌的腳步停留在此!
恆春三寶
昔日恆春三寶為「瓊麻、洋蔥、港口茶」,現今則為「瓊麻、洋蔥、西瓜」。
隨著時代變遷,三寶中的西瓜與洋蔥,仍是恆春半島為最大宗農產,然而瓊麻隨著台灣工業變遷逐漸沒落,現今只剩下「瓊麻工業歷史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過去瓊麻的發展與興衰,為當時興盛一時的瓊麻工業留下見證。
瓊麻:
恆春三寶之中,其中以瓊麻最為著名且具歷史意義。臺灣的瓊麻是由美國領事德威遜引進的,最先只有在台北農業試驗所嘗試種植,第二年移植數株瓊麻到恆春熱帶殖育場。由於試種情形良好,開始大量種植;西元1918年,開始進口機器設備,也使得瓊麻生產邁向機械化。麻的用途多元化,除了做繩索外,還廣泛用於吊床、麻袋、鞋、墊褥、地毯、毛刷及紙等,甚至農場、工場也用來做包裝的材料。由於價錢看好,恆春鎮民紛紛湧向山野,把林木砍掉,將所有可利用的土地都種下瓊麻幼苗。產量最高時,曾一個月生產200噸,而博得「東洋之光」的美譽。瓊麻價格最好的時候,曾一斤漲到新台幣12元,恆春居民都先先後後發了一筆大財,甚至留下了「瓊麻抽絲起高樓」的俗諺,瓊麻遂成為恆春的代表。爾後,隨著工業興起,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一落千丈,種瓊麻的利益已微乎其微,恆春的瓊麻便於此時轉趨沒落,直到觀光事業又從恆春興起,恆春村民才又把種瓊麻的熱衷轉而投向觀光事業。
洋蔥:
恆春半島貧瘠的砂礫土與冬天強勁的落山風適合洋蔥結球生長。而且落山風越強,洋蔥品質越好。50年代自美國引進30餘個品種後,恆春即成為全省最主要的洋蔥產地,在70年代甚至佔了日本洋蔥總輸入的80%。每年3、4月洋蔥盛產期,可以在路旁看到金黃色的洋蔥成堆在陽光下閃爍著,車城鄉農會為行銷洋蔥,結合觀光辦理「恆春洋蔥節/嘉年華會」。同步開發許多的洋蔥副產品,讓洋蔥成為屏東縣的特產代表。
港口茶:
出產於滿州鄉的港口村,位於港口溪出海口,據說在清光緒年間,因當時縣老爺喜歡喝茶,而恆春半島都沒有茶樹,喝不到新鮮的茶,於是從福建安溪買來一批茶種於恆春、滿州試植,結果滿州鄉的港口村成功種植,茲因山坡地背對東北季風,迎西南季風,雨水充沛,適合茶樹種植,所以就叫做港口茶。港口茶多於山坡地以梯田栽植,產季可謂一年四季。只是種植面積很小,年產量約600公斤,價格高,尤以春茶、冬茶為最。產量不多,僅在恆春鎮內的茶莊才可買到。由於氣候與土質的影響,港口茶的最大特色是苦味重、濃度高、耐泡,而且馥郁清香,飲後回味無窮,茶味獨特與眾不同,且據說加冰糖飲用後有治療咳嗽感冒的奇效,還成為墾丁國家公園名產之一呢。
西瓜:
恆春半島近幾年在四重溪與楓港溪河床上,利用冬季落山風季節種植西瓜,是台灣唯一冬天產西瓜的地方,紅紅的西瓜肉如同恆春半島的火紅太陽一樣熱情,本地所產西瓜甜脆多汁,口感極佳。因此,恆春三寶已有人逐漸以西瓜取代港口茶。
小鎮風光
恆春古城沿線風景迷人,除了遠眺三台山、虎頭山等風光景緻,以及欣賞古城門和城牆之外,恆春鎮內還有百年老街、檳榔街、恆春八景等地可遊覽,使得位處臺灣最南端的恆春鎮處處充滿古意,令人發思古幽情。
恆春八景:
- 為清朝總兵梁燕所做八景詩而有「恆春八景」之稱,八景詩:「貓鼻龜蛇峙海邊,三台高聳入雲巔。龍霪雨化潭心同,虎嘯風清岫口煙。牛背躬耕歸野徑,馬鞍誰著出塵鞭。千秋洞鑒封侯蹟,雄鎮東南半璧天。」
- 貓鼻龜蛇峙海邊:意指「貓鼻頭」,因珊瑚礁岩受浪潮沖刷侵蝕,狀似一隻貓蹲伏於海上而得名;由於位在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會處,風浪海流變化大,常可見浪濤衝擊海岸浪花飛揚,蔚為奇觀。龜山和蛇山則呈對峙之姿,聳立於今海生館附近的出海口。
- 三台高聳入雲巔潭:指的是三台山,站在恆春古城東門上向東眺望,可以看見三個山峰相連,那就是三台山,三台山的命名也由此而來。
- 龍吟雨化潭心月:指的是龍鑾潭,潭水面積175公頃,是恆春半島地區最大的內陸湖泊,寬廣的湖面、倒映的藍天或晚霞景緻、構成了最動人心弦的風景畫。
- 千秋洞鑑封猴績:指的是猴洞山,猴洞山位於西門旁,為高20公尺之珊瑚礁岩,原為猿猴棲息之地,故名猴洞山。
- 虎嘯風清岫口煙:指的是虎頭山。
- 牛背躬耕歸野徑:指的是赤牛嶺,赤牛嶺是恆春東門外的一塊台地,是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所形成,居高臨下,可以鳥瞰恆春縱谷平原,北至車城,南至鵝鑾鼻,視野絕佳。
- 馬鞍誰著出塵鞭:指的是馬鞍山,位於馬鞍山南麓的南灣,在日據時期是漁穫豐富的捕鯨場。
- 雄振東南半壁天:指的是關山,關山又名高山巖,由珊瑚礁岩所組成,關山最有名的景觀就是關山夕照,夕陽西下時,天空及海面全染成一片紅霞。
恆春古城門
恆春古城是臺灣現存最完整的古城。自西元1875年興工至今已近140年歷史。經歷過無數次天災人禍,古城早已非當初原貌。內政部原於西元1979年(民國68年)暫定為一級古蹟,後來因為現況修復有缺失,復於西元1985年(民國74年)公告指定為台閩地區二級古蹟。
恆春建城的主因在於軍事防禦和國防考量。始建於西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至西元1879年(清光緒五年)竣工。城址是由擅長堪輿風水術的官員劉璈所選定,以猴洞山為龍脈,分別於東西南北建置四座城門,均設有砲台,城牆外有護城河圍繞,四邊並有庇佑城池的群山層巒。東西兩邊以龍鑾山(左青龍)和虎頭山(右白虎)為左右護衛;南邊面向西屏山,猶如案桌在前(前朱雀);北邊背倚三台山當靠山(後玄武)。恆春古城可以說是將堪輿學中的「四勢」運用於臺灣縣城之最佳實例。
被列為國家重要古蹟的恆春古城門,其構造有何特殊之處呢?
試以恆春古城中的東門城說明如下:
城牆:又稱城垣。以三合土「糯米糊、蔗糖漿、牡蠣殼灰」為材料夯築而成,採用最古老的築城工法「版築夯工法」建築。現今城牆表面可看出明顯水平線條,為當時一層一層夯築時,所留下的模板痕跡。
城門:恆春共有東、西、南、北4座城門。上面造「城樓」、下方開「門洞」。四座城樓皆已壞損,現今所見東門和南門的城樓非原貌,而是後來重建的。
門額:四座城門的門額大小雖不一,但均採用玄武岩為建材,且字體陰刻,門額均加上框飾,以咾咕灰漿粉飾並施彩繪。
砲台:是城牆突出的部分,上方可以放置大砲。恆春古城的四個城門都各有一座砲台,其上置放大砲四門,其中兩門朝向正前方擺放,另兩門則一門向左、一門向右各傾協45度角向前。砲口基座以花崗石為材料,用以承受砲火的後座力。
城壕:即是護城河,主要功能為增強防禦性。挖掘壕溝所取出的土方則可以再利用,作為築城用土。目前城壕多已填實或作為排水溝之用,僅剩東門城外尚可見城壕遺跡。
雉堞:即為「城垛」,指的是城牆上的突出物,除了讓原本單調的城牆更具有造型之外,也兼顧了實質防禦的功能。城垜中央留有方形射孔,使射擊者射擊時能掩體躲藏於後,增加攻守優勢。在恆春古城中,唯一保留立於城牆的雉堞,只有西門城台側僅剩一垜而已。現今所見城垜多為西元1980年(民國79年)後整修重建的。
慢道:又名「踏道」,即登城的通道。目前以西門和北門的登城慢道保持較為完整。
馬道:是城牆上供通行的路面。恆春縣城的馬道以閩南磚丁字鋪設。
女牆:位於外牆垣上,高度及腰,作用與欄杆相似。
紅樹林濕地生態公園
紅樹林復育濕地公園,位於大鵬灣西方,佔地約13.5公頃,主要作為紅樹林復育使用,鄰近社區家庭污水及養殖廢水利用自然重力流方式排入,經濕地內紅樹林植物吸收利用後,也能達到淨化效果,並且由於豐富紅樹林生態系統,建構出生態旅遊價值。
鳥類:
大鵬灣人工濕地的棲地穩定性已越來越高。目前有大量鷺科跟鷸鴴科鳥類在此築巢。還有其他鳥種時常出現,已逐漸形成穩定生態圈。目前出現之鳥類包括候鳥、過境鳥、留鳥等皆有。鳥種以喜於泥灘濕地活動的鷺科,鷸鴴科及秧雞科為主,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鷺科鳥類,包括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夜鷺、蒼鷺及黃小鷺等;鷸鴴科鳥類則以鷸科的雲雀鷸、青足鷸及鴴科的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較多,另外反嘴鷸科的高蹺鷸及秧雞科的紅冠水雞數量也很多。
據調查,大鵬灣人工濕地群常見的鳥類有:小白鷺、蒼鷺、高蹺鴴、黃小鷺、栗小鷺、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鷹斑鷸、棕三趾鶉、白鶺鴒、小綠鴆、黃鶺鴒、赤腹鶇、黑枕藍鶲、藍磯鶇、大白鷺、中白鷺、黃頭鷺、金斑鴴、彎嘴濱鷸、鳳頭燕鷗、豆雁、大葦鶯、野鴝、黃尾鴝、小鷿鵜、翠鳥、紅冠水雞、澤鳬、翻石鷸、赤膀鴨、赤頸鴨、小水鴨、黃足鷸、赤足鷸、綠頭鴨等。
招潮蟹:
大鵬灣目前常見的招潮蟹有:網紋招潮蟹、白扇招潮蟹、北方凹指招潮蟹、三角招潮蟹等。招潮蟹英文稱fiddler crab,意為「拉小提琴的蟹」,在臺灣也有人暱稱招潮蟹為「濕地上的提琴手」。雄性招潮蟹有一隻明顯而巨大的大螯,這大螯伸展長度幾可達身體甲長之3倍。招潮蟹體色會隨時間及潮汐變化而改變,白天體色較深、夜間體色較淡。招潮蟹不能適應過於乾燥之環境,多棲息於大鵬灣之潮間帶,紅樹林區、灣口岸邊等泥灘地。
網紋招潮蟹:就是弧邊招潮蟹,是台灣產招潮蟹中體型最大的,喜出沒於潮濕的泥灘地,特別是紅樹林旁的泥濘處,是最典型的「紅樹林下的提琴手」。之所以稱為「網紋招潮蟹」,乃因其背甲褐色,常有深色的網狀花紋而得名。大螯掌節為橙紅色。閩南語俗名「大栱仙」。
白扇招潮蟹:就是乳白招潮蟹。因閩南語稱其為「夯白扇仔」,因此而有「白扇招潮蟹」的稱呼。白色為最典型的體色,但除了大螯白色較為固定之外,其餘部位的顏色也會有白、黃、紅、灰、黑的變化。
北方凹指招潮蟹:就是北方招潮蟹。閩南語俗名跟弧邊招潮蟹相同,都叫「大栱仙」。最明顯的特徵是大螯不動指基部有一很深的凹缺,像是把老虎鉗,因此才有「北方凹指招潮蟹」之稱。
三角招潮蟹:是台灣產最迷你的招潮蟹,最大甲寬僅約1.5 公分。
彈塗魚:
全身泥灰色,在泥地裡擁有天然的保護色,靜態時不容易被發現,但只要牠一行走或彈跳,就「破功」了,很容易被「鎖定」觀察。彈塗魚是水陸兩棲的魚類,眼睛凸凸的,在水中可以用鰓呼吸,在泥灘地上還可以用濕潤的皮膚進行氣體交換,所以平常喜歡在泥地與水面交界處或是紅樹林下休息,漲潮時會表演爬樹功,還能用尾巴在水面上彈來跳去,而且除了會彈跳之外,也可以用牠大且有肉的胸鰭在泥灘上爬行。身長大約有六公分。觀察這種可愛小動物的舉動,常常令大人小孩都著了迷,忘了返家時間。
植物類:
本地特色植物首推紅樹林。紅樹林是一群生長在海河沿岸或海河交會處的高木或灌木,多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這些植物通常具有耐鹽、防風、定砂、緩流、消浪、淨化水質、保護堤岸、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美化環境等功能。屬於馬鞭草科的海茄苳,是本地強勢種類,主要集中分布於東港第一排水溝、尖美小鎮、林邊排水溝、大鵬灣各濕地公園內及大鵬灣域部份沿岸。
大鵬灣人工濕地中,植栽種類以濱海植物與紅樹林植物為主,常見的植物種類又可概分為水生植物與陸上植物兩種。
水生植物:紅樹林(包括海茄苳、欖李、水筆仔、紅海欖、土沉香、銀葉樹)、雙穗雀稗、細基龍鬚菜、流蘇菜、濱水菜等。
陸上植物:穗花棋盤腳、雀榕、正榕、稜果榕、臺灣欒樹、水黃皮、緬梔、黃槿、蒲葵、欖仁、血桐、大葉山欖、台灣海桐、巴西乳香、海檬果、可可椰子、苦楝、珊瑚樹、白水木、毛柿、麵包樹、臺灣海棗、紅刺林投、春不老、臭娘子、單花蟛蜞菊、蔓性馬纓丹、蘄艾、馬纓丹、千頭木麻黃、葳氏鐵莧、 鐵冬青、黃金柿、苦林盤、鹵蕨、繖楊、蓮葉桐、冬青菊、海芙蓉、馬齒莧、草海桐、馬鞍藤、海雀稗、蘆葦、野牽牛、台灣濱藜、鹽定等。
鳥類:
大鵬灣人工濕地的棲地穩定性已越來越高。目前有大量鷺科跟鷸鴴科鳥類在此築巢。還有其他鳥種時常出現,已逐漸形成穩定生態圈。目前出現之鳥類包括候鳥、過境鳥、留鳥等皆有。鳥種以喜於泥灘濕地活動的鷺科,鷸鴴科及秧雞科為主,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鷺科鳥類,包括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夜鷺、蒼鷺及黃小鷺等;鷸鴴科鳥類則以鷸科的雲雀鷸、青足鷸及鴴科的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較多,另外反嘴鷸科的高蹺鷸及秧雞科的紅冠水雞數量也很多。
據調查,大鵬灣人工濕地群常見的鳥類有:小白鷺、蒼鷺、高蹺鴴、黃小鷺、栗小鷺、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鷹斑鷸、棕三趾鶉、白鶺鴒、小綠鴆、黃鶺鴒、赤腹鶇、黑枕藍鶲、藍磯鶇、大白鷺、中白鷺、黃頭鷺、金斑鴴、彎嘴濱鷸、鳳頭燕鷗、豆雁、大葦鶯、野鴝、黃尾鴝、小鷿鵜、翠鳥、紅冠水雞、澤鳬、翻石鷸、赤膀鴨、赤頸鴨、小水鴨、黃足鷸、赤足鷸、綠頭鴨等。
招潮蟹:
大鵬灣目前常見的招潮蟹有:網紋招潮蟹、白扇招潮蟹、北方凹指招潮蟹、三角招潮蟹等。招潮蟹英文稱fiddler crab,意為「拉小提琴的蟹」,在臺灣也有人暱稱招潮蟹為「濕地上的提琴手」。雄性招潮蟹有一隻明顯而巨大的大螯,這大螯伸展長度幾可達身體甲長之3倍。招潮蟹體色會隨時間及潮汐變化而改變,白天體色較深、夜間體色較淡。招潮蟹不能適應過於乾燥之環境,多棲息於大鵬灣之潮間帶,紅樹林區、灣口岸邊等泥灘地。
網紋招潮蟹:就是弧邊招潮蟹,是台灣產招潮蟹中體型最大的,喜出沒於潮濕的泥灘地,特別是紅樹林旁的泥濘處,是最典型的「紅樹林下的提琴手」。之所以稱為「網紋招潮蟹」,乃因其背甲褐色,常有深色的網狀花紋而得名。大螯掌節為橙紅色。閩南語俗名「大栱仙」。
白扇招潮蟹:就是乳白招潮蟹。因閩南語稱其為「夯白扇仔」,因此而有「白扇招潮蟹」的稱呼。白色為最典型的體色,但除了大螯白色較為固定之外,其餘部位的顏色也會有白、黃、紅、灰、黑的變化。
北方凹指招潮蟹:就是北方招潮蟹。閩南語俗名跟弧邊招潮蟹相同,都叫「大栱仙」。最明顯的特徵是大螯不動指基部有一很深的凹缺,像是把老虎鉗,因此才有「北方凹指招潮蟹」之稱。
三角招潮蟹:是台灣產最迷你的招潮蟹,最大甲寬僅約1.5 公分。
彈塗魚:
全身泥灰色,在泥地裡擁有天然的保護色,靜態時不容易被發現,但只要牠一行走或彈跳,就「破功」了,很容易被「鎖定」觀察。彈塗魚是水陸兩棲的魚類,眼睛凸凸的,在水中可以用鰓呼吸,在泥灘地上還可以用濕潤的皮膚進行氣體交換,所以平常喜歡在泥地與水面交界處或是紅樹林下休息,漲潮時會表演爬樹功,還能用尾巴在水面上彈來跳去,而且除了會彈跳之外,也可以用牠大且有肉的胸鰭在泥灘上爬行。身長大約有六公分。觀察這種可愛小動物的舉動,常常令大人小孩都著了迷,忘了返家時間。
植物類:
本地特色植物首推紅樹林。紅樹林是一群生長在海河沿岸或海河交會處的高木或灌木,多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這些植物通常具有耐鹽、防風、定砂、緩流、消浪、淨化水質、保護堤岸、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美化環境等功能。屬於馬鞭草科的海茄苳,是本地強勢種類,主要集中分布於東港第一排水溝、尖美小鎮、林邊排水溝、大鵬灣各濕地公園內及大鵬灣域部份沿岸。
大鵬灣人工濕地中,植栽種類以濱海植物與紅樹林植物為主,常見的植物種類又可概分為水生植物與陸上植物兩種。
水生植物:紅樹林(包括海茄苳、欖李、水筆仔、紅海欖、土沉香、銀葉樹)、雙穗雀稗、細基龍鬚菜、流蘇菜、濱水菜等。
陸上植物:穗花棋盤腳、雀榕、正榕、稜果榕、臺灣欒樹、水黃皮、緬梔、黃槿、蒲葵、欖仁、血桐、大葉山欖、台灣海桐、巴西乳香、海檬果、可可椰子、苦楝、珊瑚樹、白水木、毛柿、麵包樹、臺灣海棗、紅刺林投、春不老、臭娘子、單花蟛蜞菊、蔓性馬纓丹、蘄艾、馬纓丹、千頭木麻黃、葳氏鐵莧、 鐵冬青、黃金柿、苦林盤、鹵蕨、繖楊、蓮葉桐、冬青菊、海芙蓉、馬齒莧、草海桐、馬鞍藤、海雀稗、蘆葦、野牽牛、台灣濱藜、鹽定等。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21°54′8″N 120°51′10″E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的位置
地點 中華民國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鼻
經緯度 21°54′8″N 120°51′10″E
初建年份 1881年
啟用年份 1883年
構造 外觀漆白,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塔高 21.4公尺
燈高 56.4公尺
目前燈器 大型4等旋轉透鏡電燈
光力 1,800,000支燭光
光程 27.2浬
頻率 每10秒1閃白光
管理機構 中華民國交通部
鵝鑾鼻燈塔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官方名稱 鵝鑾鼻燈塔
等級 歷史建築
種類 燈塔
建成年代 1883年
位置 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燈塔路90號
鵝鑾鼻燈塔是一座位於臺灣屏東縣恆春鎮墾丁國家公園鵝鑾鼻的燈塔。該燈塔一度被認定為台灣最南端的標誌,後被台灣最南點地標取代。最初落成於1883年,並經多次重修,現今建物為中華民國政府於1962年重修建成。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墾丁白沙灣
景點介紹
白沙灣是墾丁相當受歡迎的海灘之一,這裡的海灣綿長,海水清澈,沙灘中的貝殼沙含量高,沙子潔白細緻,故得此名。
這裡有不少水上活動可以玩,是刺激的香蕉船、水上摩托車……等等,同時也有租借浮板與泳圈的服務,如果你喜歡潛水,這裡海底豐富的生態更是你不能錯過的。
由於恰好位於西邊,日落時分夕陽的餘輝映照在海面上的景象也相當迷人,就算什麼事也不做,躺在沙灘上悠閒地欣賞海景,也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Bai-Sha Bay (Baisha)
Bai-Sha Bay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beaches in Kenting, the shore here is long, and the water is really clean. I recommend trying some watersports here, it is also a good place to go diving.
Or you can just lay down on the beach and enjoy the scenery, the sunset here is really beautiful.
停留時間(分):深度(180), 一般(90), 趕場(20)
國家墾丁公園
大尖山
正式名稱為「大石尖」為墾丁地標之一,為一整塊岩石凸起於草原上,為墾丁半島區最高點。上山須由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牌樓門口進入,穿越墾丁牧場,沿棱線設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頂可俯瞰恆春半島全境,景觀優美,上山下山全程約需3-4小時。但是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對於國家公園區內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龍鑾潭
主條目:龍鑾潭水庫
位於國家公園西側,恆春往貓鼻頭的途中,佔地137公頃,原本是低窪地勢,往年每逢雨季便積水成澤。日治時代雖曾計畫建為水庫,但終未實現,戰後於1948年籌撥專款,將龍鑾潭建為水庫,為恆春半島重要的水利設施。潭水經附近溪流相匯由人工洩水口北流,經四溝、頭溝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目前僅供農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際更成為候鳥群集過冬的地方,是絕佳的賞鳥景點。
龍鑾潭旁設有一自然中心,透過玻璃牆面可以欣賞到整個潭面,中心內的觀察站提供多部望遠鏡和2套播放監視系統,並有4處鳥類展示區,是設備完善的鳥類觀察站。龍鑾潭自然中心同時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復育區的所在,以生態園方式進行人工培育原生樹種。生態園區面積約1.5公頃,共分為稀有植物區、誘鳥植物區、誘蝶植物區、草原灌叢植物區、賞花觀果植物區、山地植物區、海岸林植物區、珊瑚礁植物區、綠籬植物區等九區。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物物種歧異度高,是生態保育與生物族群的自然棲所。
貓鼻頭
貓鼻頭的海岸,照片中右側岩石形同一隻貓。
貓鼻頭為臺灣海峽與巴士的分界點,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最南的兩端。貓鼻頭有一從海崖上斷落之珊瑚礁岩,其外型狀若蹲仆之貓,因而得名。 貓鼻頭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珊瑚礁因造山運動隆出海面,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溼、長期鹽粒結晶、沙礫鑽蝕、及溶蝕等作用,產生了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海岸線鳥瞰似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
白沙灣
白沙灣位於恆春半島西岸、貓鼻頭西北方的海岸線上,又稱「白砂」。白沙灣一帶屬珊瑚礁海岸,原是一個小漁港,稱為白沙港。這一帶得天獨厚,擁有一段長達百公尺的沙灘,沙灘由純白的貝殼砂所組成,白沙灣因為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而爆紅,在此處戲水時需小心此地有三處有強勁的暗流,須特別的留意。[6]
南仁湖
主條目:南仁湖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位於國家公園東側的滿州鄉南仁村,保護區海拔最高不過526公尺,卻是臺灣島少數僅存的低海拔原始熱帶季風雨林,同時形成熱帶、亞熱帶與溫帶植物分布於南仁山區,受恆春半島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影響,共有2200餘種植物。如「大頭茶」潔白似茶花,是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的常見植物。
「南仁湖」位於天然山谷中,僅一條步道能前往,單程4.3公里。沿途生態樣貌豐富,常可見「青斑蝶」、「黃蝶」的蹤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於稻田東邊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積逐日增多,形成寬廣湖泊,在這一片廣大水域之前有處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於湖水面積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見的「黃灰澤蟹」,是台灣特有種的淡水蟹,屬於陸蟹的一種,也是唯一不須到海邊進行繁殖的蟹種。
目前南仁山為生態保護區,僅供學術研究,禁止遊客進入。事先必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前往南仁湖也必須先於墾丁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兩個月的封山期間亦不受理申請進入。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
龍坑位於恆春半島東南端岬角,介於太平洋與巴士海峽交界處,該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積計61.67公頃。由於重力及海浪之衝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龍坑綜合了裙礁、崩崖、狹谷、陷坑等絕佳之地形景觀。
龍坑生態特殊,海岸植物繁複,有許多特殊少見的濱海植物。例如「濱斑鳩菊」,全台灣除了蘭嶼之外就只能在龍坑這裡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飛龍掌血」,以及遠從大溪地飄洋過來的「檄樹」都是龍坑特有的濱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整個珊瑚礁被原油污染,雖然目前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將整個龍坑生態完全破壞,散落在海床上的貨輪殘骸,至今仍使得珊瑚無法順利復育。
風吹沙
風吹沙是風成地形。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沙粒受到冬季東北季風的吹拂,被風向西南方陸地搬運;而被河川及沿岸的潮流攜帶出來的沙粒,則向東北的海灘搬運。如此日積月累進行風蝕和風積作用,山谷裡的沙子被風和水來回的搬運,形成了「沙丘」與「沙瀑」的特殊景觀[7]。但後來因為當地政府修築了一條馬路並在馬路後方種植一大片的木麻黃防風林,此項不當的道路阻隔與防風林設計,使得墾丁的風吹沙成為絕響。
龍磐公園
日出時的墾丁龍磐公園
龍磐公園位於在鵝鑾鼻與風吹沙之間。此區域是屬於上升的石灰岩台地,由於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蝕,因此區內有石灰岩洞、滲穴、崩崖、紅土等地形景觀。公園內有大草原,可從陡峭的崩崖遠眺曲折有緻的海岸。此區光害較少,適合觀賞日出以及夜晚的星空。
落山風
落山風是恆春半島冬季特有的天氣現象。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冬季的冷氣團沿著中央山脈南下,當吹到恆春半島時,因通過石門狹谷、大武山谷與滿州鄉山脈谷地,風力突然增強,加上半島地勢陡降,面海廣闊,強風形成直撲之勢,當地居民稱之為「落山風」。在落山風的季節裡砂塵蔽天,有若颱風,常會影響車輛的行駛。早期當地的房屋窗戶也多採用窄小低矮的設計,居民也會戴上帽子或方巾防止風沙,形成當地特殊的景觀。
自然生態
墾丁位處於熱帶,區內動植物種類豐富。至2014年,根據統計動物達5,164種,植物也有1,921種[8][9]。
特有植物
恆春半島的特有植物十分繁複。包括:瓜葉馬兜鈴、臺灣紅豆樹、鵝鑾鼻大戟、恆春鐵莧、南仁五月茶、恆春金線蓮、恆春石斑木等等近110種。
海中生態
在恆春半島曾見的鯨豚類有大翅鯨[10][11] [12]、抹香鯨、吉氏海豚及黑身瓶鼻海豚[13][14][15]。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在恆春西海岸之海口附近可見鯨類,而冬季時恆春半島各處沿海均可看到成群海豚。
候鳥
由於墾丁位於台灣本島最南端,過境此區的候鳥種類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秋冬之際南下避寒的伯勞與灰面鷲,灰面鷲到達墾丁的時間常於十月十日前後,故又稱「國慶鳥」。 此外,墾丁北區的龍鑾潭也是境內水鳥聚集的地點,包括雁鴨與鷸鴴科鳥類均可發現。國家公園在此處設立龍鑾潭自然中心,擁有賞鳥的專業設施。
觀光景點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
主條目: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是臺灣最南端的燈塔。在十九世紀中期,各國船隻途經鵝鑾鼻近海,常在外海七星嶼附近觸礁翻覆。清廷於美國與日本等國之要求與外交壓力下,在1883年完成鵝鑾鼻燈塔。當時是世界上唯一的武裝燈塔。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清軍撤離時把燈塔炸燬。燈塔於1898年重建。二次大戰時被美軍炸燬,戰後依原建築修復迄今。塔身全白,為圓柱形,為白鐵製,塔高24.1公尺,塔頂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經過大型旋轉透鏡後,光力為1,800,000支燭光,每十秒一閃,照射距離達二十七點二浬,是目前臺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稱為「東亞之光」。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主條目: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舊稱「龜亞角」,原是排灣族「龜亞角」社的原住民部落。日治時代引進熱帶植物計513種,戰後由省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經營,稱為「墾丁熱帶植物園」。1968年成立「墾丁森林遊樂區」,後改名「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約230-300公尺,面積共435公頃,占墾丁國家公園陸地總面積2.5%,目前已開發76公頃。
全區遍布隆起珊瑚礁岩;植物共有1,200多種,分為椰子、油脂、橡膠、藥用、熱帶果樹等區,共有17處遊覽據點,其中以銀葉板根、仙洞、觀海樓、垂榕谷等較為出名。在仙洞、銀龍洞等天然石灰岩洞內,有各種石鐘乳及石筍,都是地下水中所溶蝕的碳酸鈣成份凝聚形成,成長緩慢,十分珍貴。
社頂自然公園
社頂自然公園
社頂自然公園位於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旁,面積128.7公頃,其取自當地的地名「社頂」,是墾丁國家公園中較晚開放的景點,以珊瑚礁植物及開闊的視野為主要特色,長在礁石上的樹木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雕塑出自然盆景狀的藝術傑作。園內並有豐富的動植物、石灰岩洞、以及珊瑚礁岩裂縫造成的「一線天」景觀。植物有329種以上,原生馬兜鈴科、芸香科、蘿科等蝴蝶食草植物大量分布,公園內有近50種蝴蝶,是觀賞及研究蝴蝶的理想地區。
南灣
主條目:南灣里 (屏東縣)
南灣
南灣是墾丁最負盛名的海灘之一,舊稱大坂埒。因海水湛藍,又稱做藍灣。此地沙灘長約600公尺,弧線美,沙質潔靜,在沙灘上經常有許多人進行游泳、日光浴、戲水等活動。本區漁產量豐富,時可見漁民使用地曳網(俗稱牽罟)作業的情形,每年4-7月虱目魚苗季可見到使用手抄網、塑膠筏捕捉魚苗,蔚為奇觀。近因觀光人潮眾多,已不復見。
在1991年12月此地被國家公園闢建為遊憩區,配置有男女更衣室、洗手間、泳具租售處、能源展示區、簡速餐廳、停車場等設施。海面上常見水上摩托車等水上遊憩活動,但屬非法,時有意外。
關山
飛來石
又名高山巖,位於恆春西南方,海拔152公尺,但由於地勢高於半島地區,視野良好,向西望去即為台灣海峽,「關山夕照」為墾丁著名的景點之一。關山山頂上視野廣闊,北方可見到大平頂傾斜台地及沿途漁村的風光。東方可眺望龍鑾潭及南灣與鵝鑾鼻之間的景色,也是墾丁國家公園極佳眺望及觀賞夕陽西下的地點。關山全區為隆起珊瑚礁組成,依據碳同位素定年的結果,這些珊瑚礁岩層上升的速率每年大約5公厘,也就是說在三萬年前關山還是在海面下。關山山頂上有一座依珊瑚礁建造的廟宇,為台灣其他地區所罕見,因為主神是福德正神,故稱福德宮。宮外有一巨石,民間相傳是五百年前天外飛來的,故稱「飛來石」,又因為型似烏龜,被稱為「靈龜石」。從其組成及四週地形可知為隆起珊瑚礁經差異侵蝕而遺留,常為遊客攝影的好題材。
船帆石
船帆石
又稱「帆船石」,由墾丁往鵝鑾鼻方向,沿途可看到有一狀似帆船的珊瑚礁岩矗立於海中,看起來像是即將啟航的帆船,因而被稱為船帆石。由於從某一角度觀看像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頭像,該石亦俗稱尼克森頭。
船帆石頂海拔26.4公尺[16],滿潮時則高約18公尺,是因為附近台地上方滾落至海邊的舊珊瑚礁石,因其岩質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岩堅硬,因此在其他珊瑚礁被侵蝕後顯露出來,矗立在海上,由台地上方可見到其它巨大的珊瑚礁岩可為証明。除了船帆石景觀外,近來該地也成為賞鳥與浮潛的熱門地點,附近開設了不少潛水相關的商店與民宿。
瓊麻展示館
位於龍鑾潭南岸,佔地18公頃,館內有日治時期"台灣纖維株式會社"所留下的宿舍、神社拱門等遺跡,並有瓊麻製造廠房、曬麻場與加工機器等。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主條目: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屬於救國團經營之住宿與會議設施。全區房舍採用閩南式建築,共有17棟各具代表性的三合院、三落院、四合院等閩南式傳統建築,每棟房舍分別以台灣最常見的堂號命名,有「閩南式建築住宅博物館」之稱。面積24公頃,三面臨海,視野十分遼闊。勵志書院活動中心係請名建築師漢寶德設計。另有仿古書院菁莪堂與勵志書院可供開會研習活動使用。各建築物外觀十分古樸,內部則是現代化的西式裝潢與設備。
佳樂水
佳樂水
主條目:佳樂水
佳樂水位於墾丁東海岸,原稱「高落水」、「佳落水」,是指該處有一瀑布。1975年蔣經國蒞臨巡視,將該瀑布取名為「山海瀑」,並將該處更名為「佳樂水」,取其安和樂利之意。本區的珊瑚礁和砂岩經過海浪侵蝕,產生各種形狀的蜂窩岩。山海瀑布,是由三條溪流匯流而成,直接由海崖直落大海,堪稱奇景,瀑布源頭有一片草原,植物景觀豐富。但近來滿州鄉公所為了經營接駁車而拓寬便道,將海邊蜂窩岩打壞舖上高壓地磚,不但與海岸景觀格格不入,更將拓寬便道所開挖的石塊棄置於海蝕平台上,此一作法被批評為任意破壞公園之自然環境。
後壁湖港
後壁湖港設於民國61年間;為恆春半島上最具規模的漁港;其後又在民國80年設立觀光碼頭,碼頭內有玻璃船、遊艇等等設施,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遊玩。
貓鼻頭公園
活動
墾丁大街
墾丁大街
墾丁路在墾丁附近的商店街,俗稱「墾丁大街」,夜間有夜市,為世界罕見設於國家公園內的商圈與夜市,加上大街的飯店、旅館、街頭小食、沙灘旁的水上機車,以及核能發電廠,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溫上升,影響國家公園的生態維護。因此從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墾丁大街的存在並不利於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唯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於國家公園的設立,故目前只能以控管的方式來防止惡化。
墾丁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墾丁路上商家僅止於販售名產的夜市規模;關鍵[17]在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經媒體報導墾丁為台灣最佳觀賞地點,頓時擁入大量遊客。從此觀光客與日遽增,帶動週邊商業繁榮。
墾丁大街範圍大約在墾丁大灣(墾丁夏都沙灘酒店)至墾丁小灣沙灘之間。沿路有許多夜間營業的酒吧、舞場、小吃攤如炸物、珍珠奶茶等,從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滿許多身著海灘褲、比基尼泳衣,一身輕鬆打扮的泳客與國內外遊客,街上的霓虹燈將街景妝點得十分熱鬧,頗有南洋度假勝地的風情。晚上夜店裡除了供應餐點以外,也有鋼管舞等火熱表演。鋼管舞女郎身著比基尼泳衣在客人身上磨蹭的行為,曾被媒體點名有害風化,不過並未被禁止。墾丁街有近30多家的個性紀念商品店,有許多的飾品及紀念品的店家及小攤位,商品均具有當地特色。墾丁大街也是墾丁當地飯店、旅館最密集的地方,如墾丁夏都沙灘酒店、墾丁凱撒大飯店與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點。
墾丁風鈴季[編輯]
因墾丁秋冬之際落山風強勁,為平衡旅遊淡旺季之人潮,屏東縣政府於冬季開辦本活動,懸掛各式風鈴於主要景點。2006年最後一屆風鈴季結束後,不再舉辦。總計自2004-2006共三屆。
春天吶喊
主條目:春天吶喊
春天吶喊自西元1995年開辦,由兩位外籍人士Jimi(吉米)和Wade(偉德)首創舉辦的一個戶外大型音樂藝術祭,一向以門票收入為主要活動營運來源,也是台灣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祭;於每年春假期間(4月5日前後)舉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原意是參考1970年代美國Woodstock演唱之精神,提供創作音樂團體或個人發揮的舞台並帶動年輕族群愛、和平、自由...等精神。耕耘十幾年下來,為墾丁地區帶來了龐大的觀光商機,也帶動了當地繁榮的地方發展。也因為活動太過知名,為了以正視聽,2007年時,台灣內政部營建署也已正式發布消息,以往在四月春假期間被誤稱為「春天吶喊」等所有戶外音樂活動,正式核定的名稱為「墾丁國家公園春天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
地點從1995年的夢幻墾丁,到後來的墾丁大街海邊、六福山莊等,2007年則正式進駐鵝鑾鼻燈塔公園內開辦,正宗的春天吶喊音樂祭只有一個,並以標榜原創音樂及健康純正的休閒娛樂為主,所有的表演也都一向維持在午夜十二點前即全部結束。
墾丁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
近年由於商業行為的介入,周圍許多電音派對也隨之興起,甚至標榜女士著比基尼泳裝者免費入場。此外,警方常於附近電音派對的會場中查獲多項毒品、禁藥和性愛趴,治安問題成為墾丁當地的隱憂。不過隨著2007年內政部營建署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於當地所有的相關活動正式核定墾丁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每年3-4月,屏東縣政府也正積極地為當地居民和愛樂的朝聖民眾努力中,情況已有改善。
交通概況
道路
墾丁地區長久以來仰賴台26線公路出入,每逢假日,因遊客車潮眾多,路面交通問題嚴重。
包車遊覽
電動車,單車
航空
恆春機場位於恆春鎮五里亭,距墾丁國家公園僅十數分鐘車程。但時常因落山風關閉,或改降高雄國際機場,現今只作為松山—恆春航線降落用途。
除定期旅客航線外,恆春航空站自2006年6月起亦有民間公司開行直升機觀光路線,遊程約十餘分鐘。目前因飛行路線對於留鳥、候鳥之棲息生態環境有影響之虞,已停飛。
鐵路
屏東線枋寮車站為墾丁主要門戶。
長期以來,皆有恆春半島興建鐵道之規劃。2002年提出恆春線鐵路案,未來旅客將可搭乘高鐵至左營站後,站內轉乘台鐵新左營車站,經由恆春線鐵路抵達恆春,再利用其他輸運系統至墾丁。但目前計畫仍未落實。
公路客運
墾丁街車:由屏東客運負責經營,往返區域內各風景點,以恆春為發車總站。
公路客運:往來高雄與墾丁間的客運班車,是由國光客運、中南客運、高雄客運、屏東客運四家客運業者聯合經營,路線分為行經一般道路及88快速道路兩種,24小時均有車班行駛。近來更新增行駛到高鐵左營站之班次。亦是首批安裝多卡通讀卡器之公路客運,自2011年1月1日起,接受以悠遊卡或台灣通付款乘搭。
訂閱:
文章 (Atom)